笃志敏行 稳中求进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总是时常感叹“时间过得真快”,九斤老太喜欢说“一代不如一代”,我似乎也时不时会感叹“一年不如一年”。新冠疫情以来,学习和生活还是受到了很多影响,有些改变是潜移默化的。2019年底至今,经历过爆发封城,无奈过封校隔离,抱怨过常态核酸,共情过离别死亡,也终于体验过密接感染。于我来说,疫情三年的桩桩件件也许只是漫长人生交响中的几个跳跃的音符,但也算一段突然变奏的旋律。能明显感受到,我似乎变得更“宅”了,没有机会到处跑,胡思乱想的频率也变少了。也许是对学问的求索侵占了不少自我反省的时间,最近几年的各种“感悟”显得更片段化了,也没有好好总结过,直观来看好像从2020年开始就没正经写过年终总结了。

去年上半年很幸运被拟录取硕博连读,九月注册学籍之后正式成为一名博士研究生。今年六月,同期入学的同学也都已经硕士毕业,天各一方。其中有不少志于科研的本科同学今年也顺利读博,也许是大环境下工作难找,有很多硕士同学也在读博和准备读博的状态下前进。我是幸运的,是在自己笃定的情况下选择了这条路,尽管这条路走起来真的并不容易,但路上也总有良师益友给我机会,指引我前进,见证我成长。

我能感觉到自己这几年的成长是很明显的。一方面,我在继续努力跳出自我感觉人际关系紧张的窠臼,把之前说的自己应该如何如何一步一步转化为实际行动。尽管有许多意料之外的难题,但积极的收获总是远多于意外的碰壁,也在一次又一次素颜面对和真心交换中体会到那些灾难化想象很多时候只是悬于方寸之间的海市蜃楼。另一方面,我慢慢坚定了当前在做的研究方向,慢慢体会了跨学科研究的意义和自身优势,对自己做的事情更加自信也更加包容。正是一次又一次地积累灵感,一次又一次地建构问题,一次又一次地讨论修改,直到一个逻辑自洽的完整理论模型初见端倪,直到可以用实验设计去验证的假设被提出,我真正在卷帙浩繁的文献中触摸到研究的生命。特别的,今年通过导师了解了他的导师陈永明研究员的求学、研究历程,令人敬佩,同时也深刻感叹自己的导师无疑传承了陈老师淡泊名利、谦和严谨的学术风格。然后今年自我认为最重要的成长,就是感觉到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越发清晰,这几年看了一些书,也受到身边人的影响,我慢慢察觉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辩证法和人民史观成为我分析、判断问题的重要依据,坚定《国际歌》中的英特纳雄耐尔是我向往并追求的理想社会形态。我时常庆幸自己能有机会在校园中待这么久,在学校的保护下给我足够的时间思考不断进步。

直到今年,我身边的朋友大多走出了校园,成为了社会的打工人,开始为衣食生活奔波劳累。有的惶惶初入职场、有的已经换过几次工作,还有的在岗位上已经磨炼了好几年,和朋友们交谈的过程中很能体会到工作的辛苦,我暂且称之为成年人的心酸,我有时候会和他们说我感觉做研究的过程也充满了成年人的心酸,但因为自己不排斥但也还过得去。我不知道我未来会变得怎样,但至少现在的我还是会高唱理想主义,并试图感染身边的朋友们。我很珍惜还在联系的朋友们,他们身上有很多我不曾有的闪光点,希望他们能一直坚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今年夏天,两位远在国外的朋友先后回国,约我吃饭玩耍,我感到很亲切。和其中一位朋友畅谈当下和未来的时候,对方称我是其遇到的最具理想主义的人,我深受感动。因为我也曾因为不现实的理想主义而彷徨、自嘲,但每次痛定思痛,我还是会安慰自己要趁着目前的青春再放纵放纵自己去为那也许不那么现实的理想田园生活再努力努力,陶渊明、李白、苏东坡、张岱,人总是可以选择自己的活法。

2022年并不太平,国际上有战争,国内也有天灾,也许有很多可以走到2023年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今年。但当然还有很多值得高兴的事情,和我关系不大但印象十分深刻的就是受到基德(B站up主:吟游诗人基德)的科普,了解到我国以及全人类在的航空航天、探索宇宙方面在今年都取得了实质性的伟大成就,我们对星辰与光足迹的追寻又进了一步;然后阿根廷国家队在世界杯再次捧起大力神杯,最后的决赛真的很精彩。当然,还有一个利益相关的好消息,听老定说学校的脑成像中心下学期就可以投入使用,有些实验想法应该可以进一步落实下去,还有很多要做的事情。

最后的最后,祝愿自己和各位新朋旧友新年快乐,在新的一年能够继续坚持理想,忠于行动,相信未来!祝福国家时和岁稔,河晏海清!希望世界和平安宁,英特纳雄耐尔一定会实现!

新年快乐!

留下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